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梦回花卉园

来源:花卉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帧照片,让我梦回西双版纳花卉园。 万道金光,向我涌来。大王莲要跟我握手,炮仗花要跟我拥抱,紫薇花要跟我唇语,旅人蕉要跟我合影,跳舞草要跟我舞蹈,三角梅要将我点燃…

一帧照片,让我梦回西双版纳花卉园。

万道金光,向我涌来。大王莲要跟我握手,炮仗花要跟我拥抱,紫薇花要跟我唇语,旅人蕉要跟我合影,跳舞草要跟我舞蹈,三角梅要将我点燃……我已变成一朵花,蜜蜂跟着我嘤嗡耳语,不停地给我讲述那些美妙的故事。

这是西游记的花果山,这是爱丽丝的仙境,这是阿凡达静谧的夜晚。

我曾在这里,与一簇三角梅合影。三角梅旁的我,只想绽放。

花还艳,人已老。

但我已无暇忧伤。

我想象的翅膀已尽情张开,心已一瓣瓣开成各种形状。

我相信,那个年轻的我还住在这座花园里。

一阵树雨飘过,胶乳流淌。

挤挤挨挨的游人,变成了移动的花朵。如果阳光不离开,他们都会像蝴蝶一样飞起来。

我要将所有的心思凝结,聆听花开的声音。

我已忘掉季节、年龄、生老病死。

[陈志泽 赏析]

为自己主编的刊物写配图的散文诗,一般都是在仓促之际完成的,但宓月女士这一篇《梦回花卉园》却完成得优美动人、意蕴深厚,这就印证:当诗人已积累了足够的生活和生活感受,一旦受到某种相对应的触发,诗思即如喷泉奔涌,稍加拾掇就成好诗。

“一帧照片,让我梦回西双版纳花卉园”的开头,十分简洁地点明写的是“梦回”(梦而非梦,其实是实实在在地来到)和梦回的地点——极具特色的典型环境“西双版纳花卉园”,为下面的展开设置了描画、想象与表达思想哲理的条件。

“万道金光,向我涌来”是一种幻觉和想象,是进入花卉园的瞬间感觉,抽象化的而又是真实的,由此自然而然进入具体细腻的各种花的描画,这种描画又是饱含情感和富有想象力的,种种景象就很是动人。一系列的“握手”“拥抱”“唇语”“合影”“舞蹈”“点燃”的物我合一的描画,以及“蜜蜂跟着我嘤嗡耳语,不停地给我讲述那些美妙的故事”的发现与点缀令人叹为观止!这一大段的叙写与描画是这篇作品优美协奏曲的华彩乐章,令人陶醉又令人产生许多联想与沉思。

作者写的是花又是在写人,花是真善美的化身,人是多情的人——“我已变成一朵花”,“挤挤挨挨的游人,变成了移动的花朵。如果阳光不离开,他们都会像蝴蝶一样飞起来”,人成为花,体现了人与花的亲密关系和一致性。令人赞叹的是作者的描画与创造没有离开作为大自然中的花的形态与形象,又确实具有生性热爱大自然的人的深情和特点,二者融为一体,没有任何的脱节或模糊。“我相信,那个年轻的我还住在这座花园里”。这是很巧妙的一笔,时空的切换,内涵很丰富,既有美丽的花卉园让岁月造成的“老”不见踪影之意,又有当年的“年轻”回归的自信——表达毫不直白——“我”还“住”在这座花园里,新颖、有味。

“这是西游记的花果山,这是爱丽丝的仙境,这是阿凡达静谧的夜晚”,以“西游记的花果山”“爱丽丝的仙境”“阿凡达静谧的夜晚”来概括和比喻各式各样的花(其中运用了化实为虚手法的“静谧的夜晚”最具神韵),“与一簇三角梅合影”且“三角梅旁的我,只想绽放”,非常精彩。站在花一旁“只想绽放”,想象飞扬,别具诗美,表达了心声。好的散文诗就是这样了无痕迹地在起伏变化中推进的,值得读者细细咀嚼体味。

需要提及的——也是不能忽略的是,历来都说百花“争奇斗艳”,而作者却反其意而用之,笔下的花丝毫没有“争”和“斗”的迹象,而是和谐、和美的诗意相处。我想起普里什文描写大自然的散文诗,在他的眼中,广袤的俄罗斯从来“具体而微”。他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中的“自我”,以及这个“自我”眼中,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俄罗斯。那么宓月看到了什么呢?她不但看到、体验和充分描画了“具体而微”的花的世界,还融入了自我。作品在议论中突出了美的力量:“花还艳,人已老/但我已无暇忧伤”、“心已一瓣瓣开成各种形状”、“我已忘掉季节、年龄、生老病死”,我却读出另外一层更深层次的象征义——作者描画出一幅象征我们追求的美好家园、人民的理想生活的和谐美丽大中国的图景,作品抒发了充沛的时代精神。

一帧照片,让我梦回西双版纳花卉园。万道金光,向我涌来。大王莲要跟我握手,炮仗花要跟我拥抱,紫薇花要跟我唇语,旅人蕉要跟我合影,跳舞草要跟我舞蹈,三角梅要将我点燃……我已变成一朵花,蜜蜂跟着我嘤嗡耳语,不停地给我讲述那些美妙的故事。这是西游记的花果山,这是爱丽丝的仙境,这是阿凡达静谧的夜晚。我曾在这里,与一簇三角梅合影。三角梅旁的我,只想绽放。花还艳,人已老。但我已无暇忧伤。我想象的翅膀已尽情张开,心已一瓣瓣开成各种形状。我相信,那个年轻的我还住在这座花园里。一阵树雨飘过,胶乳流淌。挤挤挨挨的游人,变成了移动的花朵。如果阳光不离开,他们都会像蝴蝶一样飞起来。我要将所有的心思凝结,聆听花开的声音。我已忘掉季节、年龄、生老病死。(选自《散文诗世界》2018年3期)[陈志泽 赏析]为自己主编的刊物写配图的散文诗,一般都是在仓促之际完成的,但宓月女士这一篇《梦回花卉园》却完成得优美动人、意蕴深厚,这就印证:当诗人已积累了足够的生活和生活感受,一旦受到某种相对应的触发,诗思即如喷泉奔涌,稍加拾掇就成好诗。“一帧照片,让我梦回西双版纳花卉园”的开头,十分简洁地点明写的是“梦回”(梦而非梦,其实是实实在在地来到)和梦回的地点——极具特色的典型环境“西双版纳花卉园”,为下面的展开设置了描画、想象与表达思想哲理的条件。“万道金光,向我涌来”是一种幻觉和想象,是进入花卉园的瞬间感觉,抽象化的而又是真实的,由此自然而然进入具体细腻的各种花的描画,这种描画又是饱含情感和富有想象力的,种种景象就很是动人。一系列的“握手”“拥抱”“唇语”“合影”“舞蹈”“点燃”的物我合一的描画,以及“蜜蜂跟着我嘤嗡耳语,不停地给我讲述那些美妙的故事”的发现与点缀令人叹为观止!这一大段的叙写与描画是这篇作品优美协奏曲的华彩乐章,令人陶醉又令人产生许多联想与沉思。作者写的是花又是在写人,花是真善美的化身,人是多情的人——“我已变成一朵花”,“挤挤挨挨的游人,变成了移动的花朵。如果阳光不离开,他们都会像蝴蝶一样飞起来”,人成为花,体现了人与花的亲密关系和一致性。令人赞叹的是作者的描画与创造没有离开作为大自然中的花的形态与形象,又确实具有生性热爱大自然的人的深情和特点,二者融为一体,没有任何的脱节或模糊。“我相信,那个年轻的我还住在这座花园里”。这是很巧妙的一笔,时空的切换,内涵很丰富,既有美丽的花卉园让岁月造成的“老”不见踪影之意,又有当年的“年轻”回归的自信——表达毫不直白——“我”还“住”在这座花园里,新颖、有味。“这是西游记的花果山,这是爱丽丝的仙境,这是阿凡达静谧的夜晚”,以“西游记的花果山”“爱丽丝的仙境”“阿凡达静谧的夜晚”来概括和比喻各式各样的花(其中运用了化实为虚手法的“静谧的夜晚”最具神韵),“与一簇三角梅合影”且“三角梅旁的我,只想绽放”,非常精彩。站在花一旁“只想绽放”,想象飞扬,别具诗美,表达了心声。好的散文诗就是这样了无痕迹地在起伏变化中推进的,值得读者细细咀嚼体味。需要提及的——也是不能忽略的是,历来都说百花“争奇斗艳”,而作者却反其意而用之,笔下的花丝毫没有“争”和“斗”的迹象,而是和谐、和美的诗意相处。我想起普里什文描写大自然的散文诗,在他的眼中,广袤的俄罗斯从来“具体而微”。他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中的“自我”,以及这个“自我”眼中,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俄罗斯。那么宓月看到了什么呢?她不但看到、体验和充分描画了“具体而微”的花的世界,还融入了自我。作品在议论中突出了美的力量:“花还艳,人已老/但我已无暇忧伤”、“心已一瓣瓣开成各种形状”、“我已忘掉季节、年龄、生老病死”,我却读出另外一层更深层次的象征义——作者描画出一幅象征我们追求的美好家园、人民的理想生活的和谐美丽大中国的图景,作品抒发了充沛的时代精神。

文章来源:《花卉》 网址: http://www.hhqks.cn/qikandaodu/2021/0113/1332.html



上一篇:滋兰笔记(十六)
下一篇:世博花卉环境布置创想——可移动式简易花卉环

花卉投稿 | 花卉编辑部| 花卉版面费 | 花卉论文发表 | 花卉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花卉》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