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花卉》栏目设置[05/29]
- · 《花卉》数据库收录影响[05/29]
- · 《花卉》收稿方向[05/29]
- · 《花卉》投稿方式[05/29]
- · 《花卉》征稿要求[05/29]
- · 《花卉》刊物宗旨[05/29]
古代文学中的凌霄花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许多人从当代著名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中第一次知道凌霄花,该诗首句描写的凌霄花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其实
许多人从当代著名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中第一次知道凌霄花,该诗首句描写的凌霄花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其实,让不少现代人感到陌生的凌霄花,对古人来说是相当熟悉的。凌霄很早就进入中国文学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对其的刻画。从《诗经》算起,凌霄在中国至少有2600多年的书写史。
凌霄姿态优美,花色艳丽,花期较长,观赏性较强,现代画家吴昌硕的名作《凌霄花图》就很好地展现了其盛开时的风姿。尽管与花形硕大、引人瞩目的牡丹、芍药、荷花等不可同日而语,又不像兰花、桂花那样身怀异香,但作为我国原产花卉,凌霄花早在《诗经》时代就引起人们关注,后世更是众说纷纭,毁誉参半,誉之者声称“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1](P258),厌之者以其“托根附树身”[2](P37)目为“势客”[3](P1040)。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咏物特别是咏花文学中,花卉一般都有较为一致的意象内涵与情感表达,这种情感建立在花卉物色之美的基础上并镌刻上民族心理和文化的烙印。尽管仔细区分的话也会有些微差异,但花卉基本的情感内涵是较为稳定或者说是一致的,如牡丹的雍容华贵、桃花的青春美艳、荷花的清新脱俗、梅花的清高孤标等,像凌霄花这样意象内涵反差如此之大的,似不多见。之所以如此,除了凌霄自身的生物形态、习性特点,还与古人对其形象的发现与阐释、历代作者及他们在作品中的书写密切相关。本文拟就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凌霄花进行系统考察,理清相关名物知识,梳理文学书写历程,对其审美特色、形象意蕴等深入阐发,力求全面分析与总结这一花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一、 凌霄花释名
根据《中国植物志》的分类,凌霄属(拉丁文:Campsis Lour)是被子植物门紫葳科硬骨凌霄族下的一个属,该属物种均为攀援性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凌霄属下有两种植物:凌霄与厚萼凌霄。凌霄,也叫中国凌霄或大花凌霄,学名为Campsis grandiflora,原产我国中部,华北和长江流域均有分布。凌霄的茎以气生根攀附他物向上生长,叶子为7或9枚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顶生圆锥或聚伞花序,花朵较大,直径7至8厘米。花冠漏斗状,唇形五裂,中心呈醒目的金黄色五角星形。花红色至橘红色,无香味,花期6月份到9月份。花苞纯绿色,锥形有纵棱。蒴果长如豆荚,种子10月份成熟。凌霄适应性较强,病虫害较少,但不适宜暴晒或无阳光环境。
厚萼凌霄,也叫美洲凌霄、美国凌霄、洋凌霄,学名为Campsis radicans,一般认为原产于北美,也有植物地理学家认为其是中国凌霄自然迁移到美洲之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逐渐发生变异而产生的新品种。这种凌霄花与我国原产凌霄花同科同属,枝蔓和叶子的外形相似,叶子数量与花朵形态却有明显差异。与凌霄的区别是:叶9到13或15枚,花萼无棱,花筒较长,花冠比凌霄小,径3到4cm,花色橘黄或深红。花期6月份到10月份,耐寒性强于中国凌霄。[4](P32)
其他凌霄都是以上两种凌霄的杂交品种,通过人工或自然杂交形成,兼具凌霄与美洲凌霄的特点又富于变化,目前我们看到的凌霄大多属于杂交品种。
本文讨论的凌霄花是指第一种凌霄,即古籍中记载的原产于我国的中国凌霄。凌霄花古称苕、陵苕、陵霄,在古籍和方言中别称很多。以植物外形命名的有五爪龙(江苏)、九龙下海(江西)、过路蜈蚣(湖南)、白狗肠(广西)、上树龙(安徽)、红花倒水莲(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倒挂金钟、鬼目等,以花的功用、药效称呼的则有女藏花、堕胎花(云南)、接骨丹(湖北)、搜骨风(四川),其余名称还有女葳、茇华、武威、瞿陵、紫葳、芰华、藤萝花等。凌霄分布广泛,北至河北、陕西,南至两广、福建及台湾地区。历史上因为中华文化圈的缘故,在日本、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也有栽培。国内现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
唐以前,凌霄多被称为苕、陵苕。陈愉俊院士说:“中文植物名称之另一规律性习惯,是我国原产、久经栽培的植物,中名多只用一字;而外来种或后期引种栽培的植物,其中名多为二三字或四字。如桃、李、杏、梅、槐、榆、柘、桑、菊、竹、兰、荷等,皆为栽培1500—2000年以上的花卉。”[5](P16)凌霄花就符合这一规律,它的古称就是一个字:“苕”。
《诗经·小雅·苕之华》篇中的“苕”,《尔雅·释草》称:“苕,陆苕,黄华蔈,白华茇。”[6](P101)《尔雅》这部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词典,学界一般认为是秦汉人所作,西汉时被整理成书。《神农本草经》中称“紫葳”,该书托名神农,现在一般认为是东汉初的著作,在这本书中,凌霄被列为中品[7](P98)。《经典释文》云:“苕之华,音条,徐音韶。苕,陵苕,草名,下音花。”[8](P89)陆德明生活年代约在550年到630年,因此该书最迟应完成于公元630年,书中没有提到“凌霄”之名。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录先秦至隋除《诗经》《楚辞》外的歌诗谣谚,共135卷。遍检此书,有“凌霄”一词者共11篇13处,但皆指升高、凌云直上意,衍生词汇有“凌霄鸟”“凌霄阙”“凌霄观”等,未有指植物者。检“苕”,计有35篇、108处,可以确定为凌霄花的有9处。检“陵苕”,计有1篇、2处。(1)参见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2017年版。据此可知,从先秦到南北朝直至隋初,人们对凌霄花的称谓为“苕”“陵苕”“紫葳”,并无“凌霄”之称。
文章来源:《花卉》 网址: http://www.hhqks.cn/qikandaodu/2021/0113/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