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花卉》栏目设置[05/29]
- · 《花卉》数据库收录影响[05/29]
- · 《花卉》收稿方向[05/29]
- · 《花卉》投稿方式[05/29]
- · 《花卉》征稿要求[05/29]
- · 《花卉》刊物宗旨[05/29]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浅谈中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兰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这首明代薛网的《兰花》诗生动描绘了生长于深山
兰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这首明代薛网的《兰花》诗生动描绘了生长于深山幽谷之中的兰花。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心肺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和赞颂。我国人民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以此作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古今名人对兰花评价极高,素有“花中君子”“空谷佳人”的雅喻。古代文人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中华兰文化,从广义来说,是指“人类与兰花有关的—切活动”。从狭义来说,是指“人类在采兰、养兰、赏兰过程中,特别是在赏兰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价值取向”。中国兰花文化历史悠久,文化涵蕴深厚,与中华民族文化紧紧相连,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凝练。历代文人雅士多有以养兰、赏兰、咏兰抒情言志者,他们以兰喻人,以君子、志士仁人比德于兰,他们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高尚情操、崇高气节不断融入到兰文化之中。而兰花以其独特的幽香,亭亭玉立、刚柔兼具的形姿,给人以高雅、纯洁、美好的精神享受。兰花生于深山,隐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象征着处困厄而不改其志的大德君子、临危而不移其情的志士仁人。
早在春秋时代,中国文化先师孔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兰花在中国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但君王终于不悟,萧艾包围君王,鸷鸟先鸣于道,于是他采兰佩兰叹兰,“纫秋兰以为佩”,以兰为友,以兰明志。他在《离骚》中以兰花比拟品格的高洁:“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地袭用、传播,并在各种典籍中被广泛地作典故引用。正是历代文人们的借物抒情、借物言志,给兰这种植物披上了独具人类情志的色彩,使兰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的理想内容、感情色彩的文化观念,成为一个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
空谷生幽兰,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在中华文化中,成了真、善、美的代名词。自孔子、屈原以来,吟颂兰花的诗、词、赋、曲、书、画等各种作品,似汗牛充栋,不可胜数,成了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陶渊明的《幽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他用兰花来比喻人的高贵品格,君子应该如兰花一样保持高尚的节操,表现了诗人不随波逐流,不为黑暗污垢所染的高尚品德。这首诗也是借兰花恬淡,与世无争的特点,来表现作者自己隐居生活的惬意,以空谷幽兰的特点来表现自己虽然隐居于山林之中但是自己的诗歌会像兰花的馨香一样来影响别人。
张九龄是唐代开元时的贤相,后来却受到排挤,于是他在《感遇·其一》中同样借兰花抒发了孤芳自赏、睥睨俗世的情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南宋词人向子諲有一首《浣溪沙·宝林山间见兰》:“绿玉丛中紫玉条。幽花疏淡更香饶。不将朱粉污高标。空谷佳人宜结伴,贵游公子不能招。小窗相对诵离骚。”清高的兰花,独处山间林下,用杜甫的“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一诗来形容也是相当恰当,其“空谷佳人宜结伴,贵游公子不能招”的品格,与牡丹花的“能狂绮陌千金子,也惑朱门万户侯”形成鲜明对比。又如元末明初的陈汝言有一首诗:“兰生深山处,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芳。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这里说,兰花生在深山之中,虽然寒苦,却也自由自在,一旦为人“欣赏”移栽高堂华厦之下,根株离开适宜她生长的土壤,再也得不到自然界中雨露的滋润,虽称为爱护,实际上却是残害,表达了诗人自立自强坚定不移的决心。
文人墨客在兰的身上寄托着自己的理想,咏兰实为咏己,画兰亦为画魂。由于兰花的普及,宋代画兰花之风因而兴起。宋代著名画家赵孟坚的两幅春兰画卷真迹,至今仍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赵孟坚是宋宗室第十世孙,宋亡后他隐居画兰以示清高。据说兰花从此成为忠贞的象征。而他的堂弟赵孟頫(书法家、画家)由于在元朝做官,有弃宋之嫌,故从不画兰。著名画家郑思肖擅长画兰,宋灭之后,元朝统治者慕名请他作画,结果竟被严词拒绝。此后他画的兰花,一直都是露根的,且不着地,旁人问其故,他答曰:“国土之不存,兰根焉能着地?”借以抒发其爱国之心与亡国之痛,传为千古佳话。其后以画兰而卓然名家者,代不乏人。
文章来源:《花卉》 网址: http://www.hhqks.cn/qikandaodu/2020/0912/872.html
上一篇:漳州花卉出口产业发展为大学生创业带来的新契
下一篇:“人”和“入”